圣德保对话|张后启:致必将到来的更“疯狂”的15年!

2015-11-25    阅读人数:4123

分享
早间新闻中,基辛格说,30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我中国会发展成今天这样,我一定会认为他疯了”。
这番话猛然间触动到了我,恰逢前两日刚刚参加完央视《对话》15周年庆典的录制,15年间家国自我的种种变迁,着实令人慨叹。倒退回十几年前,只敢憧憬,无法想象。

2000年,那是我走到体制外、第一次创业的第四年。
那是中国经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传统不断被突破,新的力量不断在涌现。
从国家,社会,到个体,我们都在寻找一些新的可能。
那一年的9月,《对话》第一期节目,做的是关于互联网的话题。
对于从过去年代走来的我们而言,《对话》可称另类,它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去满足变革时代中那些希冀与智慧大脑连通、与先驱行为碰撞的渴求。互联网,在当时的普罗大众看来只是个新鲜“玩意儿”,却最终成为中国踩上全球新经济秩序的基点。
它们是当时中国社会寻求经济与人文变迁的缩影,亦是出口,求新,开放,通达,交融。
那时,我正在做企业管理咨询,将自己所学的国际经典理论投放于现实,在实践中不断追寻,希望能为国内的企业带来更先进、更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手段。互联网已是我在关注的新要素,我敏感地觉察到,这一要素可能会带来一个颠覆性的未来。因着对互联网的兴趣,我被《对话》这个“另类”深深吸引,成为15年的拥趸,最后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嘉宾。
当然,那时的我不可能预料到十年后自己也会投身互联网,并且会在这一领域扎得这么深。
在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时光似乎也在飞逝。此后的一两年间,我自己的管理咨询企业成为了收入上亿的经济体;又过了两三年,我成为联想全球副总裁,中国的互联网IT产业逐渐成为引领国家赢得全球关注的生力军,联想是那些年的突出代表,击败戴尔、收购IBM业务、全球布局,当时的每一项成就现在回想依然值得我们自豪。
15年来,《对话》的视野和心怀越来越开放,节目中出现的互联网领袖越来越多,先锋和包容成为《对话》的一个标签。互联网,与15年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生态越来越开放而社会价值越来越大,由一个看似娱乐和消费化气息十足的行业,互联网正在朝着成为一个信息大社会的基础设施的角色转变中,融入整个经济体系,成为贯穿流淌的血液。
我自己的路越走越开阔,也离互联网越来越近。2010年,我第二次创业,一头扎进了互联网。
数十年的专业经历,令我深谙中国传统经济的内核,熟识中国传统行业的运作,也深深看到了迫切待解的弊病。需要外部的力量去打破,需要新的血液去实现更优的循环。于是,我走入了以互联网去改造一个行业的征程,并且一走就是5年。
难。难。难。
却值得。
所有对传统事物改造的尝试都会很难,但如果我们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做好现下,等待拐点的到来。最终,真理总会成为现实。
对互联网的坚持即是如此。坚持到了当下,整个社会,各个行业,与互联网交融的时点都来临了。
看看此次《对话》15周年庆典的商业教父们,柳传志、马云、王健林、李东生们,每一位不是互联网领袖,就是带领着他们的行业集体触网。
我成为《对话》节目嘉宾的因缘也是互联网创业,实质上那期节目的主题是高管创业,但最终聚拢而来的嘉宾,毛大庆、陈向东、刘江峰,无论地产、教育、生鲜,如果不是互联网如此融入社会,开放与共享的精神如此深入人心,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拥有现在的创业机会,让理想落于现实。
都知道我是联想前全球副总裁,实际上离职后与传志总也难得一见,传志总极为忙碌,我创业也是没日没夜。感谢《对话》15周年的庆典让我有了再次向这位中国最值得崇敬的商业教父学习的机会。传志总对我只寄予了一个最简单却又最核心的期待——学习,再学习,深学习。不断适应时代,不断把握时代。一个最基础的道理,是他一直在实践的,是《对话》一直在实践的,更是中国所有优秀的前行者们始终在实践的。
15年来,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脉络愈加清晰,正应了《对话》一直以来高屋建瓴的前瞻,未来15年,信息经济之上,中国下一个腾飞的机会正强势到来。
山高水长,必星夜兼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9月27号21:55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

弹指一挥间,十五年过去了...

十五年,我们一起跨过WTO门槛;

我们一起亲历互联网的风口;

十五年白驹过隙,新千年的钟声犹在耳边;

我们已经走到了新常态的临界点上;

这十五年想必已经成为您与中国经济的共同记忆!